自由贸易区”、“互联网金融”、“高回报理财产品”……这些2014年的金融热词,同样出现在了今天上海市人民检察发布的《2014年度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》中。据《白皮书》显示,2014年本市金融犯罪案件总量较2013年上升超四成,各金融行业均有涉及,借助新概念、新业务、新产品等实施的犯罪逐步蔓延,金融从业人员犯罪案件高企,金融创新随之而来的刑事法律风险值得关注。
据悉,上海市检察院已连续三年发布金融检察《白皮书》。此次发布的《白皮书》包含总报告《2014年度上海金融检察情况通报》和银行、证券、保险领域三项分报告。上海市检察院同时公布了2014年度金融犯罪十大典型案例,就预防金融犯罪、健全内控机制、完善法律法规、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。
全面盘点:2014年本市金融犯罪案件趋势特点
2014年,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案件1245件/1395人,金融犯罪审查起诉案件[1]2063件/2378人。案件共涉及6类25个罪名,包括金融诈骗类犯罪1823件,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类犯罪192件,扰乱市场秩序类19件,金融从业人员职务犯罪21件(罪名包括职务侵占罪、受贿罪、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、贪污罪、挪用资金罪和行贿罪),金融从业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、财产权利犯罪8件。
总体而言,随着金融监管部门加大查处力度,金融犯罪案件总量上升。2014年全年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起诉案件2063件/2378人,较2013年分别上升46.2%和47.8%,为六年来受案数量次高的年度,仅次于最高的2012年。金融犯罪案件在全部刑事犯罪案件中的比重也明显上升,由4.5%升至6.1%,接近于2009年至2012年的均值6.5%,整体发案形势不容乐观。
其次,罪名分布变化较大,六类犯罪大幅上升。除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以1752件的数量占全部金融犯罪案件的84.9%,连续六年居金融犯罪首位外,其他案件的罪名分布较2013年出现较大变化。非法经营金融业务案件持续